山区县乡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为例 |
| |
作者姓名: | 林勇明 葛永刚 王道杰 庄建琦 陈灿 吴承祯 |
| |
作者单位: | 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2.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4.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5. 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福建 南平 3543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金沙江下游库区小流域生态修复及滑坡泥石流产沙调控技术与示范”(2012BAC06B02-02)the Key Sci-Tech Project of China(No.2012BAC06B02-02) |
| |
摘 要: | 公路建设对区域的各种生态过程、灾害活动等影响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对小尺度区域公路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效应研究较少。利用3S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内县乡级公路沿线三期影像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运用Fragstats3.3软件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建设公路及全部公路沿线均出现坡耕地显著减少、梯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不同距离梯度上,针叶林、灌丛、坡耕地景观百分比不断降低,梯田、草地面积增加。(2)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则表现为:在斑块层次上,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景观形态更复杂,破碎化程度高,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阔叶林、针叶林斑块数量增加,破碎化趋势明显;在景观层次上,公路沿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内部连通性降低,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加剧,但1973年前建设公路沿线空间连接性有所提升,1973年后建设公路沿线则表现出空间连接性下降的趋势,公路全线两侧150 m范围对景观水平指数的影响最大。
|
关 键 词: | 小流域 公路效应 景观格局 破碎化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