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作者姓名:吴声敢  徐吉洋  饶惠仙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关文碧  赵学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杭州31002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88);浙江省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项目(ZJNY2016001)
摘    要: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结果显示: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4.47μg a.i.·蜂~(-1)、11.2μg a.i.·蜂~(-1)和0.0601μg a.i.·蜂~(-1),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11.0μg a.i.·蜂~(-1)、13.9μg a.i.·蜂~(-1)和0.643μg a.i.·蜂~(-1)。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毒性等级划分标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高毒。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存在中等风险(HQ值为1 622),20%啶虫脒SP和10%氟啶虫酰胺WG对蜜蜂的风险为低风险,其HQ值分别为40.3和6.70。因此,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用10%氟啶虫酰胺WG来防治蚜虫,20%啶虫脒SP次之。而使用22%氟啶虫胺腈SC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关 键 词:啶虫脒  氟啶虫酰胺  氟啶虫胺腈  蜜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收稿时间:2016-11-17
修稿时间:2017-02-0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