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砷-菲对蜈蚣草根部不同碳基团的影响
作者姓名:廖晓勇  龚雪刚  阎秀兰  马旭  吴泽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环境损害与污染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39)
摘    要:采用离体鲜根实验和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13C-NMR)研究蜈蚣草根部对砷和菲的吸收特征及根部碳基团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蜈蚣草根部在无蒸腾作用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吸收砷和菲,添加菲能够促进离体鲜根对砷的吸收,添加砷也可提高菲的吸收,与对照相比,菲提高了15%~53%.蜈蚣草离体鲜根中以烷氧基C为主,羧基C比例最低,且主要为羧酸、酯和酰胺类羧基C,添加砷和菲会显著增加蜈蚣草离体鲜根中羧基C的比例.蜈蚣草离体鲜根为应对砷和菲的胁迫形成了分子结构更为稳定和复杂的芳香类有机质,从而提高离体鲜根的抗性和适应性.

关 键 词:    蜈蚣草  固态13C核磁共振  生物降解
收稿时间:2016-04-12
修稿时间:2016-07-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