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动态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许燕燕,周廷刚,李洪忠,朱文东,杨永健.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动态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12).
作者姓名:许燕燕  周廷刚  李洪忠  朱文东  杨永健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 深圳,51805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深圳市科技研发项目
摘    要:基于1992—2013年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统计数据,对成渝城市群碳排放进行研究,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并结合趋势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估算的碳排放与基于能源消耗统计数据计算的碳排放动态变化趋于一致,且存在较好相关性;(2)1992—2013年成渝城市群碳排放增加趋势明显,碳排放增加区域面积高达76.26%,分布在成都、重庆主城及周围德阳、璧山等地区,碳排放不变或降低区域零散分布在研究区边缘地带,面积占比23.74%;(3)成渝城市群所有年份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Ⅰ)值均大于0,表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且在研究时段Ⅰ值总体呈增长趋势,说明其空间集聚性持续增强;(4)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空间集聚模式主要为高-高集聚型、低-低集聚型,两者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均呈增加模式,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主城以及邻近县域,低-低集聚区域主要零散分布在边缘相对落后地区,表明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相互依赖性。

关 键 词:碳排放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自相关  时空动态特征  成渝城市群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