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
| |
引用本文: | 刘修园, 赵海刚, 陈志厚, 林勇, 林伟, 刘通, 王秀国, 杨龙. 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12(4): 293-301.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70718001 |
| |
作者姓名: | 刘修园 赵海刚 陈志厚 林勇 林伟 刘通 王秀国 # 杨龙 |
| |
作者单位: | 1. 山东农业大学, 泰安 271000;;;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青岛 266100;;; 3. 山东淄博烟草有限公司, 淄博 225035;;; 4.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 南平 353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M600566) |
| |
摘 要: | 双酰胺类杀虫剂已成为全世界第4大类最常用的杀虫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双酰胺类杀虫剂生态毒性评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典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对非靶标动物蚯蚓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其在人工土和蚯蚓体内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在人工土壤中十分稳定,在整个暴露期间氟虫双酰胺的浓度变化不超过20%。氟虫双酰胺在蚯蚓体内的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在染毒浓度为0.1和1.0 mg·kg-1的处理组中,氟虫双酰胺未对蚯蚓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效应。在染毒浓度为5.0和10.0 mg·kg-1的处理组中,蚯蚓体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过量的ROS诱导蚯蚓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异常变化,并在蚯蚓体内造成了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羰基化和DNA损伤。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氟虫双酰胺的浓度为5.0 和10.0 mg·kg-1时可能会对蚯蚓产生很高的风险。此外,彗星实验对氟虫双酰胺诱导的氧化胁迫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敏感生物标志物对氟虫双酰胺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预警。
|
关 键 词: | 氟虫双酰胺 赤子爱胜蚓 氧化应激 DNA损伤 |
收稿时间: | 2017-07-18 |
修稿时间: | 2017-09-2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