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成因分析——以齐齐哈尔市为例 |
| |
引用本文: | 洪慧, 李娟, 汪洋, 席北斗, 许云峰, 冯玉娟.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成因分析——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 9(4): 431-439. doi: 10.12153/j.issn.1674-991X.2019.04.160 |
| |
作者姓名: | 洪慧 李娟 汪洋 席北斗 许云峰 冯玉娟 |
| |
作者单位: | 1.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3. 星原河北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 |
| |
摘 要: |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分析其污染成因对于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齐齐哈尔市为例,采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数据获取、评价指标筛选、水质评价、成因分析4个步骤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与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极差,铁、锰是主要超标指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且潜水铁、锰浓度超标相较承压水更为严重;铁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泰来县,最大超标达54.67倍,锰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泰来县和克山县,最大超标达15.40倍;地下水铁、锰浓度超标主要与原生地质条件有关,承压水铁、锰浓度超标还与该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有关,铁浓度超标主要与地下水pH、有机质和氨氮浓度相关,锰浓度超标主要与地下水pH、溶解性离子浓度相关。
|
关 键 词: | 统计学方法 地下水 水质评价 污染成因 铁锰 |
收稿时间: | 2018-10-29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