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津津 姚菊祥 郑洪福 沈建国 朱焕潮 王兆德 朱荫湄 张志剑 |
| |
作者单位: | 1.浙江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杭州,310029;2.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杭州,310017;3.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局,杭州,311100;4.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农技站,杭州,3111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
关 键 词: | 磷 稻田 截留 南太湖区域 面源污染 |
收稿时间: | 2008-02-29 |
修稿时间: | 2008-06-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