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化合物的摄入调控机制 |
| |
引用本文: | 雷梦瑾, 龙艳敏, 胡立刚, 阴永光, 刘广良, 蔡勇. 砷化合物的摄入调控机制[J]. 环境化学, 2022, 41(5): 1469-1479.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1102205 |
| |
作者姓名: | 雷梦瑾 龙艳敏 胡立刚 阴永光 刘广良 蔡勇 |
| |
作者单位: | 1.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56;;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6065,21677063)资助~~; |
| |
摘 要: |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慢性砷暴露可导致人群罹患皮肤癌、膀胱癌、肺癌等恶性疾病,但其致毒/癌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砷暴露致毒/癌机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砷的胞内作用途径,而较少关注砷摄入调控过程对其暴露致毒/癌的贡献。在生理条件下,部分砷化合物由于结构与磷酸根、葡萄糖、甘油等天然底物相近,可借由相应的载体被细胞摄入,摄入途径和效率存在显著的砷形态依赖性。此外,砷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效应与其赋存形态直接相关。可见,砷的摄入调控对于砷的暴露致毒/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哺乳动物体系中不同砷形态的摄入载体、载体调控及对应的砷摄入分布、效率和暴露毒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往在砷致毒/癌机制研究中被忽视的砷摄入调控途径。然而,砷摄入调控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如砷胁迫下的摄入启动和调控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为深入理解砷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
关 键 词: | 砷化合物 致毒/癌机制 细胞摄入 载体蛋白 调控通路 |
收稿时间: | 2021-10-2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