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特征、毒性和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廖梓聪, 李会茹, 杨愿愿, 胡立新, 应光国. 有机磷酸酯(OPEs)的环境污染特征、毒性和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22, 41(4): 1193-1215.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0121601
作者姓名:廖梓聪  李会茹  杨愿愿  胡立新  应光国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 510006;; 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B03030100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A1515011330)资助~~;
摘    要:
随着溴系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禁止,其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酸酯(OPEs)在近年来的生产和使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 但作为塑料添加剂,OPEs与材料间无化学键束缚,极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释放进入环境. 目前,OPE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在全球各地的污水、自来水及其它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广泛检出,包括极地地区,表现出长距离迁移能力,因此,其环境污染和毒性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其环境行为和潜在风险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对近15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综述了OPEs在各类环境介质和人体中的污染特征和现状、迁移转化行为、毒性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OPEs在全球环境中普遍存在,可通过室内灰尘接触、呼吸、食物链传递等途径被生物体和人体吸收,并表现出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效应;OPEs在生物体/人体中可被转化为低取代的二酯、单酯等代谢产物,但目前对其代谢转化途径尚不明确. 鉴于OPEs生产使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且用量巨大,污水处理去除效率有限,其环境行为过程和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值得引起持续关注. 此外,OPEs种类繁多,化合物之间性质差异较大(lg KOW=−0.65—9.49),目前报道中所采用的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方法均有所侧重,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分析方法,无法同步分析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所有OPEs及其代谢转化产物,不同实验室间的数据可比对性也比较差,如何建立OPEs及其代谢产物的全分析方法也是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有机磷酸酯   阻燃剂   增塑剂   新兴污染物   色谱-质谱联用仪
收稿时间:2020-12-16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