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腕带被动采集多环芳烃的可行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曹雪怡 韩永明 Ho Steven Sai Hang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9125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25015) |
| |
摘 要: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人体危害巨大,目前关于人体暴露于大气环境PAHs研究主要以主动采样方式开展。硅胶腕带作为一种新的大气被动采样装置,具有体积小、价格低、耐磨耐热、无毒无味等优点,适合人体环境暴露监测。国际上研究刚起步,尚未建立完善的腕带被动采样与主动采样技术之间的定量关系。本研究于2019年秋冬季和2021年冬季在西安市城区,同时开展硅胶腕带被动采样与大气主动采样对低分子量(MW<203 g·mol?1)PAHs的对比实验,力求建立两者的联系。2019年和2021年西安冬季大气中低分子量PAHs浓度分别为(52.81±14.76) ng·m?3和(134.59±39.48) ng·m?3,与前人研究相当。相对应的腕带浓度为(183.07±40.43) ng·d?1和(524.99±150.32) ng·d?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萘、苊烯、1-甲基萘、2-甲基萘、荧蒽以及总PAHs的主、被动采样之间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均大于0.4,证明硅胶腕带被动采样方法适用于低分子量PAHs的人体暴露监测。
|
关 键 词: | 硅胶腕带 被动采样 主动采样 Pearson相关分析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