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0a长江中下游异常丰梅事件变化与洪涝灾害 |
| |
作者姓名: | 郑景云 孙迪 刘可邦 郝志新 张学珍 葛全胜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01,91525101);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JZD-EW-TZ-G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色研究所培育建设服务项目(TSYJS04); 可桢杰出青年学者计划(2014RC101); [Foundation item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91525101 and 41671201; Key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KJZD-EW-TZ-G10; Grants from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No. TSYJS04; Young Talents Program, by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No. 2014RC101. ] |
| |
摘 要: | 2016年6—7月,长江流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而该时段内梅雨因其强降水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雨量集中等特点成为主要致灾因子。论文利用历史文献和观测资料,构建了1736年以来异常丰梅事件年表,分析了其长期变化特征及与El Ni?o事件的统计关系,并诊断了El Ni?o造成异常丰梅事件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736—2016年间共发生44次异常丰梅事件(含21次特大梅雨事件),其中1900年代、1910年代、1990年代是异常丰梅事件最为频繁的3个时段;与2016年梅雨特征相近的特大梅雨事件有21次。过去300 a间,异常丰梅事件与El Ni?o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44次异常丰梅事件中37次发生在El Ni?o的当年或次年;在21次特大梅雨事件中16次伴随El Ni?o出现。伴随El Ni?o事件而发生的异常丰梅事件环流特点是中高纬经向环流偏强,我国境内水汽输送通道偏西、偏北,大量水汽滞留在长江流域,并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从而形成持续性降水;而在El Ni?o次年,低纬存在较强且稳定的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路径偏北,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通量显著增强,更容易导致异常丰梅事件的发生。
|
关 键 词: | 长江中下游地区 过去300 a 异常丰梅 El Niño |
收稿时间: | 2016-10-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