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年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季相星 李军 姜毅 于爱琛 |
| |
作者单位: |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连云港 222001,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连云港 222001,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连云港 222001,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1609) |
| |
摘 要: | 为了解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人类养殖活动对其影响,于2012-2017年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共发现120种大型底栖动物,依据种类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调查中总平均丰度为3 495.9 ind./m2,范围为506.7~17 864.0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97.26 g/m2,范围为1.58~489.17 g/m2。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第一优势种,其繁殖盛期在每年9-10月。调查期间生物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人类的养殖活动主导着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关 键 词: | 海州湾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18-04-12 |
修稿时间: | 2018-07-02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