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7年夏季巢湖水华期间浮游植物与蓝藻毒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作者姓名:朱超  杨晓冉  赵彬  张敏  张付海
作者单位: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7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7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7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7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71
基金项目:原环境保护部"巢湖水华过程中微囊藻毒素与典型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20161001)
摘    要: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水华物种的演替及其与蓝藻毒素的关系,对于湖泊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意义。于2017年水华暴发较为严重的夏季(6-8月)对巢湖水体的理化参数、浮游植物和蓝藻毒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巢湖基本上处于富营养-超富营养的状态。24个样本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117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其中6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5×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优势度为0.397)、水华长孢藻(Dolichospermum flos-aquae,优势度为0.195)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优势度为0.181);7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3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741)和黏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优势度为0.072);8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优势种属主要为微囊藻(优势度为0.646)。11种蓝藻毒素在夏季巢湖水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微囊藻毒素MC-LR、MC-RR和MC-YR为主,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0.115、0.107、0.018 μg/L。此外,分析了拟柱孢藻毒素浓度与水华束丝藻细胞密度的关系,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表明水华束丝藻可能是其最主要的产毒蓝藻。11种蓝藻毒素的浓度均未超过饮用水安全标准的规定,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依然需要密切注意。

关 键 词:巢湖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浮游植物  蓝藻毒素
收稿时间:2018-06-28
修稿时间:2018-09-11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