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珠江广州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作者姓名:蒋万祥  赖子尼  彭松耀  高原  杨婉玲  庞世勋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枣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山东 枣庄 27716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8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20301015)
摘    要:2009年3月对珠江广州大桥到海印桥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6种底栖动物样品,其中霍夫水丝蚓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丰度分别为96.3%和71.9%。海印桥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305280ind/m2和664.72g/m2;中大码头次之,分别为54144ind/m2和129.27g/m2;广州大桥最小,分别为43200ind/m2和93.87g/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极为不均匀,广州大桥、中大码头和海印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4、0.27、0.14;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0.19、0.11,均匀度指数0.19、0.20、0.13,物种丰度分别为6、4和3,属严重污染水平。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表明,溶解氧过低是生物多样性低的直接原因,控磷、除磷对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恢复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关 键 词: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珠江
收稿时间:2010-04-11
修稿时间:2010-08-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