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的分析北大核心CSCDCSSCI |
| |
作者姓名: | 李裕瑞 张轩畅 陈秧分 刘彦随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100049;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100081;4.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机制与综合效应研究”(批准号:41971220),“土地整治对村镇社区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其互促模式研究”(批准号:4157116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乡村振兴地域模式与规划技术研究及示范”(批准号:XDA23070300);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村庄分类标准及规划技术研究”。 |
| |
摘 要: |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探讨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人居环境质量影响乡村发展的机理,并基于江苏省村庄抽样调查截面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就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及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①回归分析表明,人居环境质量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②SEM建模分析发现,农村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各构成要素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条件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40,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与基础设施条件之间呈现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68(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0.65(农户居住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和0.54(环境卫生状况农户居住情况);软环境方面,乡村文化活动直接促进乡村发展,其路径系数为0.16;硬环境方面的环境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与软环境方面的乡村文化活动也具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5(环境卫生状况乡村文体活动)和0.31(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文体活动)。研究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助于乡村空间重构、组织重建、产业重塑,有效推动乡村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当“软硬兼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和丰富文体活动为重点,并同步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和居住条件改善。
|
关 键 词: | 人居环境质量 乡村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乡村振兴 江苏省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