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可培养细菌功能基因丰度 |
| |
作者姓名: | 喻江 王淳 龙永 刘贵花 李春杰 范国权 于镇华 |
| |
作者单位: | 1.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8;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22;2.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8;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4.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22;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6.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2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1 |
| |
基金项目: |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开放基金项目(PK2021033);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4BAB203034) |
| |
摘 要: | 鄱阳湖湿地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参与并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为探明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分布规律,分析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全部细菌(A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全部细菌(AS)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又结合可培养方法和qPCR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湿地可培养细菌(CW)和湿地外围周边土壤可培养细菌(CS)功能基因丰度差异.研究发现鄱阳湖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低于湿地外围周边土壤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两种土壤环境中共有的细菌优势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热脱硫杆菌门也是存在于两种土壤中的主要菌门,但相对丰度均差异显著;网络分析显示湿地土壤较周边土壤细菌网络结构更简单.采用可培养方法获得的不同采样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但湿地土壤可培养细菌功能基因的拷贝数高于周边土壤,其中参与氮循环的UreC基因和参与碳固定的acsE基因在两种土壤可培养细菌中相对丰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挖掘调控、维持湿地土壤养分循环和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潜在有益微生物提供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鄱阳湖湿地 细菌多样性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细菌 分子生态网络 |
收稿时间: | 2023-04-01 |
修稿时间: | 2023-07-1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