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发展目标及协同效益研究综述北大核心CSCDCSSCI |
| |
作者姓名: | 周丽 夏玉辉 陈文颖 |
| |
作者单位: | 1.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100084;2.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100038; |
| |
基金项目: | 科技部重点专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协同治理路径模拟研究”(批准号:2018YFC1509006);科学技术部《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机制研究”(批准号:71690243),“煤基燃料碳减排的两种影响要素研究”(批准号:21306099)。 |
| |
摘 要: |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选择。更为严格的低碳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影响,但低排放路径所能带来的协同效益可以抵消部分损失,加速或者以更小的成本实现中国的低碳发展目标。本文梳理了我国在总体CO2排放、能源结构、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碳汇等领域提出的2020年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对近年来我国低碳发展的协同效益研究领域进行了回顾,主要针对协同减排污染物、健康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分类文献梳理分析。研究发现:①学者普遍认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不仅能实现显著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减少水耗等环境效益,同时可以带来可观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②现有协同效益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未来仍需要加强区域或城市级别研究、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系统研究和协同效益多样化分析,改进健康损失价值、寿命损失价值、单位污染物减排量系数等关键参数估值方法和数值研究等。不同行业和地区低碳发展能够取得可观的协同效益依赖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统筹安排、协调推进,需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和实施运行机制,严格法规标准的落实执行,更加强调通过节能和能源结构调整来实现源头减排,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低碳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
关 键 词: | 低碳发展 协同效益 减排目标 政策设计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