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镇江段古河槽沉积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刘卫国 夏慧敏 曹光杰 |
| |
作者单位: | 1.临沂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临沂 276005;2.临沂市城市排水维护管理处,临沂 276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82,40871010) |
| |
摘 要: | 选择长江镇江—扬州段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了润扬长江大桥地质勘探钻孔96个,根据钻孔资料,绘制了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选择了3个典型钻孔分析其分层沉积特征。根据典型钻孔及地质剖面,结合参考文献中的年代,分析了长江镇江段的沉积环境特征。结论认为:镇江段长江古河槽在-77.34 m切割到基岩,约-60 m以下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约-60 m—-40 m为晚冰期河床沉积,约-40 m以上、局部-55 m以上为全新世沉积。古河槽中的沉积物包括末次盛冰期的河床滞留沉积、之后海面上升引起的溯源堆积、全新世最大海侵时的河口砂坝沉积及三角洲平原形成以来的沉积在内,最厚处七十余米。下部的河床滞留沉积、溯源堆积,主要是粗砂砾石、细砂等;上部在河流、潮流及河口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粉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等互层的沉积。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北岸淤积速率快,主河床逐步向南偏移。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