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工艺影响因素与调控研究进展 |
| |
引用本文: | 王建辉, 游庆国, 申渝, 陈猷鹏.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工艺影响因素与调控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21, (4): 1216-1231.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0091302 |
| |
作者姓名: | 王建辉 游庆国 申渝 陈猷鹏 |
| |
作者单位: | 1. 重庆工商大学, 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 400067;;; 2. 重庆南向泰斯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9;;; 3. 重庆工商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催化与环境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67;;; 4. 重庆大学, 环境与生态学院, 重庆, 400045 |
| |
基金项目: | 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工商大学工业污染控制新技术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 |
摘 要: | 含氮废水大量排放会危害环境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nammox,简称PD/A)耦合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耦合生物脱氮工艺,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产泥少、温室气体排放少和节约曝气量等优点,适于处理含氮甚至高含氮废水,是近年来脱氮工艺研究领域的热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耦合工艺对环境要求较为严苛,其效能受到基质底物(如有机物和"三氮")、氧化还原性(DO和ORP)、酸碱度、污泥接种和驯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工艺优化运行和工业化应用难度较大.通过对PD/A耦合工艺方面的系列研究和应用进行对比发现,操作条件、污泥种群结构及运行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工艺效能的重要原因.基于影响特征和机制将常见影响因素归纳为几个类别:底物负荷、氧化还原特性、酸碱度、温度、污泥形态与驯化及其它因素,并总结了每种影响因素的特点、抑制机制和调控范围,给出了其对应的优化运行调控方案,有助于提高该耦合工艺的高效性和稳定性,为其启动和运行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该工艺影响因素、代谢机理与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关 键 词: | 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mmox 耦合机制 抑制机制 调控方案 |
收稿时间: | 2020-09-1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