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气过氧化氢观测及生成途径的模拟研究
引用本文:崔亚茹, 郭佳, 张逸, 张晓山. 大气过氧化氢观测及生成途径的模拟研究[J]. 环境化学, 2021, 40(5): 1397-1404.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9123002
作者姓名:崔亚茹  郭佳  张逸  张晓山
作者单位:1.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摘    要:
大气过氧化氢是大气光化学的重要产物,在大气污染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过氧化氢的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污染状况下大气过氧化氢的主要生成和消耗途径,本研究于2018年秋季开展了北京大气过氧化氢(H2O2)的观测。观测期间H2O2的平均体积浓度为(0.29±0.36 )×10−9,H2O2日变化明显,日间最高峰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观测期间夜间偶尔出现H2O2上升的现象,并常伴随O3的同时上升,H2O2与O3的夜间高值似与污染气团的区域传输有关。
本研究利用气相RACM化学机理,模拟了基于实测前体物浓度下H2O2浓度和生成速率、不同大气气相反应途径对H2O2的源、汇贡献以及H2O2对光化学前体物变化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气相中HO2与HO2自由基结合反应是H2O2已知生成途径中最主要源,H2O2干沉降为主要的H2O2汇。H2O2生成速率对光化学前体物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烯烃对H2O2的生成最为敏感。与实测值相比,模式倾向于低估H2O2的浓度水平,研究中认为除了高NOx条件下模式中HO2自由基源的缺失的原因以外,气溶胶颗粒物上H2O2的非均相生成也可能是大气H2O2的重要来源。


关 键 词:大气过氧化氢   光化学污染   大气化学箱模式   气溶胶非均相过程
收稿时间:2019-12-3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