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格网尺度石漠化山区国土空间碳源/汇核算及碳失衡分区研究
引用本文:陈彦君,赵筱青,普军伟,陶俊逸,徐逸飞,顾泽贤,陶兰初.格网尺度石漠化山区国土空间碳源/汇核算及碳失衡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4):895-908.
作者姓名:陈彦君  赵筱青  普军伟  陶俊逸  徐逸飞  顾泽贤  陶兰初
作者单位:1.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3.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摘    要:在中国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制定适应国土空间功能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中国县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石漠化山区玉龙县为研究区,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法、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方法,核算国土空间功能的碳源排放量、碳汇吸收量,分析其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分析碳源/碳汇效益,识别碳失衡空间,构建格网尺度下县域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研究结果:(1) 2010~2020年玉龙县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空间扩张迅速。(2)玉龙县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排放量增长剧烈,呈现西高东低和东南高值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 2010~2020年碳源/汇效益有较大的提升,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玉龙县碳失衡空间占总面积的47.30%,以碳源失衡为主。(4)格网尺度下国土空间碳失衡综合分区划分为生态碳汇功能区、低碳优先发展区、生态增汇发展区、生产高碳优化区、生活高碳控制区等五个区,并提出县域内部协同减排的差异性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格网尺度下,玉龙县近十年国土空间一直以生态空间为主,但生活空间扩张加快;三生空间碳源/汇增加,但碳源量远大于碳汇量,工矿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碳排放量增长量远超生态空间的碳...

关 键 词:格网尺度  碳源/汇  碳失衡分区  三生空间  石漠化山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