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黄寰,王若楠,肖义.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4):671-686.
作者姓名:黄寰  王若楠  肖义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4NSFSC441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SCJJ23ND426);;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2023CS119);
摘    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离不开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基于城市群视域,采用熵权法、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Tobit模型等方法,从多维度视角探讨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85个城市科技创新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生态效率水平呈降-升-降-升的“W”型变动趋势。科技创新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波动上升趋势,且三大城市群空间差异性明显,呈现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格局;(2)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多数城市表现为低低集聚,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呈显著的“东高西低”型空间集聚特征,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3)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集聚、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整体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视区域发展异质性、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以及积极开展对外开放交流等政策建议。

关 键 词:科技创新  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