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分布及水质生物评价 |
| |
作者姓名: | 王硕 林育青 陈求稳 唐磊 李卫明 |
| |
作者单位: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宜昌 44300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 210029,1.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宜昌 443002;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 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 210029,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宜昌 4430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51425902) |
| |
摘 要: | 于2012年1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在漓江上游甘棠江段、中游大圩江段和下游福利江段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374个,采用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漓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枯水期采集到42个分类单元、8632个底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少于丰水期采集到的46个分类单元、10842个底栖动物,但枯水期主要河段的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要好.漓江中、下游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均以刮食者为主,表明中、下游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属性要高于上游.采用BI指数(Biotic Index)对漓江各江段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漓江水系枯水期的水生态质量要优于丰水期;上游和下游水生态质量相对较好,中游水生态质量较差.因此,建议在丰水期加强漓江中游大圩段的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漓江整体水生态质量.
|
关 键 词: |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物学评价 |
收稿时间: | 2017-07-21 |
修稿时间: | 2017-08-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