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发展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构建——以淮安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何伟 |
| |
作者单位: |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
| |
基金项目: | 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EYB025) |
| |
摘 要: | 概括了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6种空间结构模式,分别是:单极中心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点 轴式空间结构带动的空间结构、城乡融合区的空间结构、三维城乡合作带动的空间结构、田园城市带动的空间结构和都市圈带动的空间结构;分析这些模式的适用条件和对城乡一体发展的效应。然后,分析淮安城乡发展的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即全市区域空间结构处于极核与点轴并重发展阶段,乡镇人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低。针对这样的状况,提出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思路是:推进由点 轴式结构向网络式结构的尽快转变;在大力建设中心城市的同时,积极建设片区重点中心镇;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机制,以保证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高质量实施
|
关 键 词: | 城乡一体化 空间结构 模式 淮安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