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部农业区春季干旱变化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引用本文:王占林,杨发源.东部农业区春季干旱变化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J].青海环境,2018(3).
作者姓名:王占林  杨发源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
摘    要:利用50多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12站气象资料及青藏高原季风指数研究表明:春季干旱指数SPI变化倾向率为-0.33/10a,呈略减少趋势,减少的趋势不显著;春季东部农业区区域性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分别出现12、5、4、0次,共出现21次,未出现特旱。出现干旱(包括轻旱、中旱和重旱)的几率为38.9%;春季出现过4次明显的区域性大旱,平均每13.5年发生1次,21世纪初以来我省东部农业区出现大旱的几率明显减少;近50年,春季高原季风指数以2.68gmp/a速率增加,增加趋势显著;东部农业区的干旱指数SPI与同期、前期高原季风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高原夏季风越强,东部农业区的降水就越多,干旱指数越小,不易出现旱情;春季干旱指数SPI与同期5月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成反比,5月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越强,春季干旱指数SPI越小,春季降水量则偏少,容易发生干旱;与5月多变量ENSO指数、5月北太平洋遥相关指数、春季印度洋暖池面积成正比,这些指数较强,则春季高原指数越大,春季降水量较多,不容易发生干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