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毒性浸出和生物可给性 |
| |
作者姓名: | 王春峰 姚丹 陈冠飞 朱艳臣 皇晓晨 王连军 |
| |
作者单位: | 1.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河南 新乡 453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1219120004);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610514);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210457) |
| |
摘 要: | 以烧结法和拜耳法生产工艺中产生的赤泥为研究材料,对其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种赤泥中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浸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赤泥显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赤泥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别较大,其中烧结法和拜耳法赤泥中As、Pb、Cr的总含量分别为256.73、120.14、828.02 mg/kg和182.82、165.83、1 043.96 mg/kg,超过我国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两种赤泥中Zn、As、Pb、Mn、Ni和Th等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较少,其TCLP浸出量与其存在于交换态金属含量相近.在PBET试验中,胃部消化阶段进行到1 h时,重金属(Cu、Zn除外)及放射性元素的浸出量达到最大,小肠阶段的浸出量明显降低,在胃部消化阶段1 h时拜耳法和烧结法赤泥Pb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28%和97.80%,表明赤泥中的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
关 键 词: | 赤泥 重金属 放射性元素 毒性浸出 生物可给性 |
收稿时间: | 2016-08-31 |
修稿时间: | 2016-12-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