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道路环境黑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田灵娣, 樊守彬, 郭津津, 张东旭, 孙改红. 道路环境黑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5): 2858-2864. doi: 10.12030/j.cjee.201601173
作者姓名:田灵娣  樊守彬  郭津津  张东旭  孙改红
作者单位: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 100048;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7; 3.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4090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17B03)
摘    要:为了分析道路环境黑碳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及前后对道路环境黑碳(BC)、NOx及PM2.5浓度进行测量,同时调查道路车流信息及气象数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排放强度计算等方法分析了机动车限行和气象条件对路边BC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监测期间北土城东路路边的BC平均浓度为7.44 μg·m-3,限行期间10 d的平均浓度为4.43 μg·m-3,非限行期间21天的平均浓度为8.87 μg·m-3,机动车限行期间BC浓度下降50%。道路环境BC浓度高峰值分别出现在06:00-09:00和18:00-21:00,路边BC浓度与NOx和PM2.5浓度具有正线性相关性。限行期间总车流量下降52%,重型车辆流量变化不大,由于车流量下降和车速升高机动车尾气BC排放强度降低约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限行期间气象条件和限行措施对BC浓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56%和30%,非限行期间如果采取限行措施可以使路边BC浓度下降34%。

关 键 词:黑碳(BC)   PM2.5   道路环境   影响因素   北京
收稿时间:2016-04-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