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引用本文:宁倩,贺美,纪元元,尹浩,李吉东,尚凡一,张珂,杨勇建,李红,高锐,庄思源.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4(3):439-454.
作者姓名:宁倩  贺美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作者单位: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2.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4.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5.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
摘    要: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区PM2.5和O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且超标情况相近.(2)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3)东营市夏秋季O3生成均处于VOCs...

关 键 词: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