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葡萄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摘    要:为探讨贵州省福泉市葡萄灰霉病的流行机制与防治研究,对该地区病害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从葡萄灰霉病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病原菌菌株,并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选择代表性菌株GZFQ-1进行葡萄的茎、叶片和果实的致病性分析;同时,对GZFQ-1菌株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进行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将贵州省福泉市葡萄灰霉病菌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其次为22℃;在pH值为5-9的范围内,该菌株均可生长,且在pH值5-8范围内,生长相对较快;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硝酸钾、蛋白胨、组氨酸和异亮氨酸为氮源时,利于菌丝发育,同时,碳、氮源也会影响菌株的生长速率和色素形成.综上所述,发生在贵州省福泉市葡萄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cinerea,且能够引起嫩茎、叶和果实发病,这一结论可为该地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图6表2参3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