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干扰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作者姓名:杨勇  宋向阳  咏梅  李兰花  陈海军  王保林  陈国清  王瑞利  刘爱军  王明玖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勘察规划院;内蒙古包头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20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生态评估及风险预测技术研究”(2014年3月8日立项);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B20141012907Z);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30438);呼和浩特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150103000036)
摘    要:为准确把握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为北方草地生态保护和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持,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成对取样(围栏内-围栏外)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休牧、补播和自由放牧3种人为干扰方式对土壤容重、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随深度的增加,不同干扰方式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同,但总体上草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补播﹥休牧﹥自由放牧(P0.05);土壤容重为自由放牧休牧补播(P0.05)。随土层深度增加,除土壤容重无显著变化外(P0.05),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土壤含水量则相反,其中,补播处理降幅最小,自由放牧处理降幅最大。0~30 cm各土层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 1),而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和全氮3项指标间相互成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 1)。综上所述,不同干扰方式对草地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自由放牧加速了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损失,而补播和休牧对遏制草地退化、恢复草地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补播  休牧  自由放牧  典型草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含水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