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区域差异-基于STIRPAT模型
作者姓名:许博  赵月  鞠美庭  楚春礼  张哲予
作者单位: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1;2. 南开大学天津市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 300071
基金项目: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AS1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8301);2017年天津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工程项目(17ZXYENC0010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17JCZDJC39500);天津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TJSQNTJ-2018-06)
摘    要:基于2006~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STIRPAT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从人口因素看,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家庭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152、0.585、-0.478、-0.230,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人口规模增多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人口老龄化增加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正效应和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正效应和家庭规模的正效应明显弱于东部地区;(3)从经济发展看,在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倒N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的提升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4)从技术水平看,生活能源消耗强度和市容环境卫生费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20、-0.0168,区域差异不明显.

关 键 词:城市生活垃圾  区域差异  STIRPAT模型  人口  富裕程度  技术  
收稿时间:2019-04-0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