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南喀斯特流域泥沙来源、输移、平衡的思考——基于坡地土壤与洼地、塘库沉积物~(137)Cs含量的对比
作者姓名:张信宝  白晓永  李豪  冯腾  彭涛  严东春  何永彬  鲍玉海  汪阳春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四川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300、2016YFC05021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9567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B03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612441、41571130074、41571130042);贵州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6015、2013-3190、201742920512120000);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项目(2014-3)
摘    要:汇总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和洼地、塘库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资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流域泥沙来源。坡地地面流失轻微的,汇水面积小于0.5 km~2的微小流域,流域产沙主要源于地下流失(裂隙土)和沟岸侵蚀(沟壁土);坡地地面流失强烈的,主要源于坡地地面流失(坡地表层土壤)。地下流失和沟岸侵蚀是小流域和较大流域的主要产沙方式,且有随着流域面积增大,产沙贡献率越高的趋势。由于裂隙土和沟壁土都基本不含~(137)Cs,~(137)Cs单一示踪法不能区分这两种源地土体的产沙贡献率。建议采用多元示踪法,研究流域的泥沙来源。区分裂隙土和沟壁土的产沙贡献率,可考虑尝试磁性法和孢粉法。通过沉积物~(137)Cs断代等方法确定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泥沙淤积量,结合径流小区和水文站输沙量资料,分析不同类型洼地、河流滩地和塘库的泥沙截留率,分析河流泥沙输移比。在查明泥沙来源,泥沙输移比和输沙量(或产沙量)的基础上,确定流域泥沙平衡,结合径流研究成果,建立喀斯特流域产沙模型。

关 键 词:喀斯特流域  泥沙来源  输移  137Cs含量
收稿时间:2016-02-28
修稿时间:2016-12-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