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eRS模型的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评估 |
| |
作者姓名: | 冯爱萍 黄莉 徐逸 吴传庆 王雪蕾 |
| |
作者单位: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134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6YFD08009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7ZX07302-003) |
| |
摘 要: | 采用DPeRS模型对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并对"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淮河流域235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2016年TN和TP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44. 99和2. 44万t,入河量分别为27. 72和1. 27万t;空间分布上,淮河流域的东部和南部氮、磷污染程度较为显著,北部污染程度较轻;农田径流型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面源污染源,均占到总污染量90%以上,是该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的污染源,对于TN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城镇地表径流,对于TP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畜禽养殖;筛选出淮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64和185个,面积占比分别为75. 3%和85. 0%。
|
关 键 词: | 面源污染 氮、磷 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计算模型 遥感 淮河流域 |
收稿时间: | 2019-08-30 |
修稿时间: | 2019-09-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监控与预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