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乐—南澳构造带白垩纪“片麻状”浆混杂岩的成岩机制研究——以泉州肖厝岩体为例
引用本文:邢光福,李龙明,姜杨,冯艳芳,卢清地,陈志洪,余明刚,段政.长乐—南澳构造带白垩纪“片麻状”浆混杂岩的成岩机制研究——以泉州肖厝岩体为例[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4(2):79-94.
作者姓名:邢光福  李龙明  姜杨  冯艳芳  卢清地  陈志洪  余明刚  段政
作者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滑铁卢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02024、4067204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2011120134)联合资助
摘    要:闽东南长乐—南澳构造带沿线出露大面积白垩纪花岗岩岩基,普遍存在岩浆混合现象,肖厝侵入岩是其中的代表性岩体。野外观察和化学分析表明,肖厝侵入岩由二长花岗岩和辉长闪长岩、以及该两种混合端员岩浆混合形成的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过渡岩类组成;岩石总体富碱、富LREE和LILE、贫HFSE;A/CNK=0.82~1.05,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部分受流体交代的岩石A/CNK值可升高至1.69;岩浆混合过程中发生了元素的选择性富集/亏损和同位素组成的均一化,(87 Sr/86 Sr)i为0.7055~0.7061,εNd(t)为-1.9~-3.0。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肖厝侵入岩的岩浆混合开始于约136Ma,于121Ma时初始侵位于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肖厝侵入岩的成岩机制,提出岩体侵位早于长乐—南澳构造带的变质变形作用,两者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118~100Ma时该构造带曾发生过深层次地壳逆冲推覆,使形成于中—下地壳的韧性剪切带和肖厝侵入岩共同快速上升至地表。

关 键 词:成岩机制  岩浆混合  肖厝侵入岩  白垩纪  长乐—南澳构造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