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微(纳米)塑料对海洋渔业水域中重要饵料藻类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引用本文:章敏, 薄军, 郑榕辉, 高富龙, 洪幅坤, 陈锦灿, 方超. 微(纳米)塑料对海洋渔业水域中重要饵料藻类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22, 17(6): 287-300.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11229002
作者姓名:章敏  薄军  郑榕辉  高富龙  洪幅坤  陈锦灿  方超
作者单位:1.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厦门 361005;;; 2.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10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101);厦门青年创新基金项目(3502Z2020609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01506)
摘    要:微(纳米)塑料(micro(nano)plastics, MNPs)污染已成为水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于有“海洋牧场”之称的海洋渔业水域,由于陆源性塑料垃圾排放、塑料渔具的大量使用以及海上航运等原因,MNPs污染日益严重。饵料藻类作为渔业水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污染物在水生食物链中传递的起点,并且响应污染物的毒性效应较为敏感。上述特征使饵料藻类成为开展渔业水域中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的理想生物。为评估MNPs对渔业水域中重要饵料藻类的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了其中4门9科12种常见饵料藻类的毒理学研究数据。进一步利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计算MNPs对上述饵料藻类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EC50),并运用Rurrlioz软件绘制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曲线。通过SSD曲线预测了不同环境浓度MNPs对饵料藻类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s, PAF),继而对全球13处渔业水域MN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墨西哥湾MNPs的PAF值超过50%;另有7处渔业水域MNPs的PAF值介于5%和20%之间。基于上述结果并考虑到当前海洋塑料垃圾数量有可能被低估,本研究认为未来需要加强对渔业水域中MNPs生态风险的关注。同时,本研究还揭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渔业水域中MNPs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微(纳米)塑料   饵料藻类   生态风险评估   渔业水域   物种敏感性分布
收稿时间:2021-12-29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