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跨世代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赵飞, 杨艳羽, 汝少国, 陈栋, 施雪卿, 魏朋浩. 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跨世代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2, 17(4): 1-16.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11214004
作者姓名:赵飞  杨艳羽  汝少国  陈栋  施雪卿  魏朋浩
作者单位:1.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青岛 266033;;;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青岛 266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906089,2200609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201004)
摘    要:目前的研究对于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暴露人类和野生动物所引起的毒性危害已有较为深入的科学认识。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DCs引起的亲代生理功能异常会传递给子代,即产生跨世代毒性效应,即使子代没有直接受到暴露,但其存活、生长、发育、生理、内分泌系统和行为等功能仍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同于已有的许多综述主要总结了EDCs对亲本产生的毒性危害,本文针对鱼类这一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模型,全面归纳了EDCs分别经母本、父本和双亲引起跨世代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EDCs的跨世代传递、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理因子的跨世代传递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的跨世代继承这3个方面,综述了EDCs对鱼类产生跨世代毒性效应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全面认识EDCs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内分泌干扰物   鱼类   跨世代毒性
收稿时间:2021-12-14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