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微米细气溶胶粒子来源解析及其对重污染的贡献 |
| |
引用本文: | 胡偲豪, 吴春苗, 高娜娜, 张崇崇, 胡伟, 王金喜, 樊景森, 岳亮, 牛红亚. 邯郸市微米细气溶胶粒子来源解析及其对重污染的贡献[J]. 环境化学, 2023, 42(6): 1876-1885.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1122004 |
| |
作者姓名: | 胡偲豪 吴春苗 高娜娜 张崇崇 胡伟 王金喜 樊景森 岳亮 牛红亚 |
| |
作者单位: | 1.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邯郸,056038;; 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天津,300072;; 3.河北省邯郸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邯郸,056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河北省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与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 |
| |
摘 要: | 灰霾污染在我国具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其负面影响主要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组成和分布有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米气溶胶粒子(PM1)因为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在化学成分、大气寿命、生态气候和健康影响方面表现出与其他颗粒物相异的特征,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邯郸作为典型的大气气溶胶重污染城市,研究其微米气溶胶粒子的来源、形成和贡献对加深认识理解大气污染及城市空气质量治理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 2019 年1月邯郸市PM2.5和PM1离子浓度数据,通过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源解析方法对其进行来源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和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研究邯郸市大气颗粒物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PM1和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94.94 μg·m-3和164.50 μg·m−3,其中PM1/PM2.5的比值范围为45.20%—79.81%. 相较于PM2.5,二次无机气溶胶(SO42−、NO3−和NH4+)在PM1中的占比(43.88%)更高;PM1中占比更高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典型无机元素表明人为因素所排放的污染物在较小粒径的颗粒物中更易积累. PMF分析确定了PM1和PM2.5的6个来源. 它们分别是二次污染物、交通源、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扬尘源和燃煤源;其在PM1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6.1%、7.9%、20.8%、6.8%、4.7%和23.8%;其在PM2.5中的贡献率分别为32.7%、11.8%、16.0%、13.7%、5.0%和20.8%. 后向轨迹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生物质燃烧和施肥对PM1的潜在贡献. 潜在源分析表明邯郸市冬季重污染过程的产生是由西北部长—短气流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关 键 词: | 细颗粒物 化学组分 PMF PSCF 邯郸市. |
收稿时间: | 2021-12-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