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次典型雾霾过程中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转化机制 |
| |
作者姓名: | 孙冉 王鸿宇 马骁骏 陈勇航 赵兵科 秦艳 张华 叶文 |
| |
作者单位: |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 20003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75002,40975012);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 |
摘 要: | 以上海市2013年冬季一次持续雾霾过程为例,根据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地面观测资料将雾霾过程划分为干霾、湿霾、雾3种不同天气现象,对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转化机制.结果表明,3种不同天气现象的发生顺序为湿霾→干霾→湿霾及湿霾→雾→干霾→湿霾,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再次是风速,而PM_(2.5)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小.CALIPSO(Cloud 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探测期间,存在2~3 km明显气溶胶层,且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层厚度不同(雾湿霾干霾);雾霾发生期间,1.0 km以下高度气溶胶消光能力最大;在干霾、湿霾到雾的转化过程中,球形、大粒径气溶胶增多,非球形、小粒径气溶胶减少.
|
关 键 词: | 气溶胶 雾霾 光学特性 上海 |
收稿时间: | 2016-05-26 |
修稿时间: | 2016-06-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