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性微生物特征的供水管壁生物膜生长特性 |
| |
作者姓名: | 王杨 朱斌 童俊 白晓慧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0,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 上海 200080,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水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7-004,2017ZX07207-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8406) |
| |
摘 要: | 管网生物膜由各种活性微生物、微生物残体及有机无机杂质组成,管网生物膜的生长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寄居、管道腐蚀以及水质恶化等系列饮用水卫生问题.为研究供水管壁生物膜形成过程和附着生长活性微生物的分布特征,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HPC)、流式细胞术(FCM)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3种典型室内供水管材:聚氯乙烯(PVC)、无规共聚聚丙烯(PPR)、不锈钢(STS)内壁活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VC管壁生物量在第73 d最先达到峰值,3种管材内壁单位面积最大生物量、生物膜成熟时期生物量均呈现PVC PPR STS的规律. 3种管材表面活性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上,PVC管表面主要以硝化螺旋菌门为主,PPR和STS管以疣微菌门为主,其中STS管壁上生物膜物种丰富度最低、多样性最小,群落结构最简单. PVC和PPR管内壁表面相较STS管存在更多的蓝藻细菌和放线菌,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更易引发饮用水嗅味问题.管材介质对管壁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影响.
|
关 键 词: | 供水管网 生物膜 管材 活性微生物 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18-06-17 |
修稿时间: | 2018-08-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