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城市生态系统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综合评价
作者姓名:冼超凡  潘雪莲  甄泉  韩宝龙  姜亚琼  周伟奇  欧阳志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0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No.71533005);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o.2017YFF0207303);地方委托项目(No.SZCG2017151338)
摘    要:水足迹和氮足迹指标的运用可定量分析人类水资源与氮元素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联合双足迹指标评价城市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多重负效应的研究尚缺.基于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理论与内涵,以城市化程度较高的深圳市为例,分别对其城市污染氮足迹及灰水足迹进行核算与评价,综合评估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氮污染与水污染潜在风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深圳城市污染氮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约3万t.水体活性氮流失为主要的城市污染氮足迹来源.同时,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却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约15亿m~3,生活灰水足迹为城市灰水足迹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剩余灰水足迹的主要来源.研究期间,城市污染氮足迹与灰水足迹呈协同变化趋势,但2012年后两者出现"脱耦"情况.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与再生水利用率为影响未来深圳城市灰水足迹增加的主要因素,优先快速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和全面提高城市污水脱氮率,可应对城市发展过程水资源与氮元素利用带来的环境风险.

关 键 词:污染氮足迹  灰水足迹  水资源利用  城市化  深圳市
收稿时间:2018-10-05
修稿时间:2018-12-18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