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无机气溶胶研究南京冬春季霾污染过程的形成特征和来源解析 |
| |
引用本文: | 姚星灿, 康汉青, 杜亚宁, 郭照冰. 基于二次无机气溶胶研究南京冬春季霾污染过程的形成特征和来源解析[J]. 环境化学, 2023, 42(12): 4151-4160.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2053002 |
| |
作者姓名: | 姚星灿 康汉青 杜亚宁 郭照冰 |
| |
作者单位: |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2.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3016,91544228-02,41625006)和江苏省“333 人才工程”项目和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 资助 |
| |
摘 要: | 为研究南京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其潜在源区贡献,本文于2015年12月—2016年4月采集PM2.5样品,并测定了8种水溶性无机离子(${\rm{NO}}_3^{-} $、${\rm{SO}}_4^{2-} $、${\rm{NH}}_4^{+} $、Cl-、K+、Mg2+、Ca2+、Na+)的浓度,运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源解析探究PM2.5来源,结合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潜在源区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确定了相应组分的潜在污染源区域,并对污染贡献进行定量计算. 结果显示,在不同污染水平下,${\rm{SO}}_4^{2-} $、${\rm{NO}}_3^{-} $和${\rm{NH}}_4^{+} $(SNA)均为 PM2.5的主要成分,在高相对湿度(RH >50%)和低温(T <8 ℃)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二次无机气溶胶的生成速率. PMF源解析发现二次转化源的贡献最显著,其次是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海洋源. SNA的潜在源区分布类似,但${\rm{NO}}_3^{-} $的CWT峰值超过24 μg·m−3,且CWT高值区范围较大,这进一步表明在观测期间汽车尾气排放和燃料燃烧是主要的潜在来源.
|
关 键 词: | 细颗粒物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二次转化 来源解析 区域传输 |
收稿时间: | 2022-05-30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