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多溴联苯醚和全氟烷基酸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任肖敏,张连营,郭良宏.多溴联苯醚和全氟烷基酸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J].环境化学,2014(10):1662-1671.
作者姓名:任肖敏  张连营  郭良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摘    要: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是两类使用量大、环境污染广泛、人体暴露严重的新型有机污染物,2009年已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名单,但其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本课题组近几年针对多溴联苯醚PBDEs和全氟烷基酸PFAAs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两类污染物对甲状腺系统、雌激素系统和肝脏脂肪酸代谢系统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文分别从分子、细胞和活体三个层面,研究了污染物与核受体的直接结合作用、结合后受体的构象变化、细胞内受体的转录活性、以及活体暴露后受体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由此阐明了污染物通过与受体直接作用导致细胞和活体生物功能改变的分子机制.同时结合计算模拟,探讨了污染物生物效应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污染物的受体活性取决于它们与受体结合的空间构型,而其活性强度基本与二者的结合能力一致,主要受疏水作用和氢键的影响.此外,还通过研究污染物与天然配体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了各个污染物与转运蛋白的结合能力,探讨了其构效关系,并评估了污染物对天然配体在体内转运过程的潜在干扰效应.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提出了多层面、多靶点研究环境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的新思路,建立和引进了研究污染物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发现了PBDEs、PFAAs与TR、ER、PPARγ核受体结合的新模式,为深入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和有效的研究手段.

关 键 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溴联苯醚  全氟烷基酸  分子毒理机制  核受体  转运蛋白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n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erfluoroalkyl acids
REN Xiaomin,ZHANG Lianying,GUO Lianghong.Molecular mechanism study on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erfluoroalkyl acids[J].Environmental Chemistry,2014(10):1662-1671.
Authors:REN Xiaomin  ZHANG Lianying  GUO Lianghong
Institution:REN Xiaomin;ZHANG Lianying;GUO Liangho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Research Centre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Keyword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BDEs  PFAAs  molecular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hormone nuclear receptors  transport protein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