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潮滩生境互花米草的植被性状与治理技术
引用本文:谢宝华, 闫振宁, 张树岩, 梅宝玲, 乔沛阳, 王晓杰, 刘展航, 韩广轩. 不同潮滩生境互花米草的植被性状与治理技术[J]. 环境工程, 2023, 41(6): 1-8,16. doi: 10.13205/j.hjgc.202306001
作者姓名:谢宝华  闫振宁  张树岩  梅宝玲  乔沛阳  王晓杰  刘展航  韩广轩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3;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C1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6223);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050202)
摘    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我国滨海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探索高效可行的互花米草治理技术对保护潮间带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黄河三角洲的长期野外调查与原位试验,总结了不同互花米草治理技术的治理效果,于2018年6月中旬开始进行2~4次贴地刈割(根茬高度<3 cm,相邻刈割的间隔时间为15 d左右),可清除99%以上的互花米草,且治理效果在第2年生长季末期时仍高达98.8%以上;在2016年10月中旬、2018年12月中旬对互花米草进行刈割+翻耕,其治理效果在第2年生长季末期时为99.7%。在由海向陆方向上潮滩高程逐渐增加,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随着潮滩高程增加而变化,互花米草密度、株高和生物量等植被性状随着高程增加先升后降。综合考虑互花米草生长特征、生境特征以及不同治理方法的治理效果,总结形成了适宜不同潮滩生境的互花米草治理技术体系,对于低潮滩、中潮滩和高潮滩的互花米草,建议分别采用贴地刈割、刈割+围淹、刈割+翻耕的治理技术,对于河道沟渠的互花米草,可根据河沟宽窄等因素采用刈割+翻耕或刈割+围淹的治理技术,对沟渠坡面的互花米草,可采用刈割+遮荫的治理技术。

关 键 词:入侵   刈割   围淹   翻耕   克隆苗   实生苗
收稿时间:2023-03-02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工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