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格局分析
作者姓名:张立坤  李令军  赵文慧  姜磊  鹿海峰  刘保献
作者单位:1.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 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1809004);
摘    要:为了科学评估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的生态影响,利用高分卫星数据获取2018—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面积、分布及变化信息,分析了造林工程的空间格局特征,并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及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北京市平原区生态网络,通过情景模拟分析造林工程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2018—2020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主要沿西北东南方向实施,实现了对原有林地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解决。热点建设区域为北部的延庆及东南部的通州、大兴,呈现由城市边界逐步向市中心蔓延的发展趋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的前提下,造林工程的实施使平原区林地面积增长了9.8%。通过情景模拟发现,造林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网络向连通、完整、均衡方向发展。其中,生态源地面积增长了131.0 km2,主要生态源地连通性提升了41.1%,生态廊道的分布由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向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均有密集分布转变。综上,造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显著,造林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北京  造林工程  空间格局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收稿时间:2023-05-24
修稿时间:2023-09-1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