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土壤微/纳塑料研究支持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
| |
作者姓名: | 涂晨 骆永明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2.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91330,42177039,22241602); |
| |
摘 要: |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年生产量从1950年的1.70×106t激增到2020年的3.67×108t[1]。塑料的大量广泛使用、不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和不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而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2]。进入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不断发生风化、破碎和降解,形成微塑料(<5 mm)和纳塑料(<1μm)[3]。当前,环境中的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微/纳塑料尺寸微小且吸附性能强,致使其环境毒害效应更加突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已将微塑料列入全球性新污染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