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对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模拟效果对比评估 |
| |
作者姓名: | 黄晓波 殷晓鸿 黄志炯 夏泽群 李泽琨 朱文波 郑君瑜 |
| |
作者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太原 030000,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广州 510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41325020);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14BAC21B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No.XDB05020000) |
| |
摘 要: | 运用CAMxv5.4、CMAQv4.7.1、CMAQv5.0.2(AEOR5)和CMAQv5.02(AEOR6)模拟2013年12月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并对比评估不同模式、不同模式版本、不同气溶胶机制在PM_(2.5)模拟上的表现.各模式在PM_(2.5)的模拟上均表现良好,呈现出合理且相似的时空特征,在市区和非超标时段CAMx模式表现最优,而在郊区和超标时段则不存在表现最优的模式.CMAQ系列模式在市区和郊区、超标时段和非超标时段均表现相似,CMAQ4模式表现均优于CMAQ5系列模式,而CMAQ5AE6模式在反映PM_(2.5)的浓度水平的能力上强于CMAQ5AE5模式,但在重现PM_(2.5)小时浓度变化趋势的能力上却劣于CMAQ5AE5模式.边界条件是不同模式PM_(2.5)模拟差异的主要来源之一,且在超标时段边界条件对PM_(2.5)模拟效果的影响大于非超标时段.此外,CAMx模式与CMAQ5AE5模式之间硫酸盐、硝酸盐和有机颗粒的差异导致了其PM_(2.5)模拟表现上差异,CMAQ4模式与CMAQ5AE5模式之间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无机盐组分的差异是导致其PM_(2.5)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硝酸盐和铵盐的差异是CMAQ5AE5模式与CMAQ5AE6模式之间PM_(2.5)模拟差异的主要因素.
|
关 键 词: | 模式评估 细颗粒物 CMAQ CAMx 珠三角地区 |
收稿时间: | 2015-12-21 |
修稿时间: | 2016-01-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