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作者姓名:孙玉川  沈立成  袁道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3B021);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10258);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综合研究项目(12120113006700);重庆市科委院士专项(cstc2013jcyjys20001)
摘    要:对重庆市南川区4个典型表层岩溶泉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利用GC-MS定量分析泉水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研究了表层岩溶泉水中多环芳烃含量、组成、来源的季节变化以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个表层岩溶泉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泉水中的ΣPAHs含量变化较大,范围在341~4968 ng·L-1之间,平均值为1772 ng·L-1.7种致癌性PAHs的含量均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泉水中PAHs组成以2~3环PAHs为主,其比例均超过了50%.泉水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煤、生物质以及石油的燃烧,但在2011年6~10月期间,来源于煤、生物质燃烧的PAHs对泉水中PAHs的贡献要更大一些.Ant/(Ant+Phe)和Fla/(Fla+Pyr)比值随季节变化的特点,表明Ant、Phe、Fla和Pyr在表层岩溶带土壤中易于迁移、传输.4个同分异构体比值中,Fla/(Fla+Pyr)比值对源信息的指示更灵敏.与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表层岩溶泉水中的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泉水已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

关 键 词:表层岩溶泉  多环芳烃  季节变化  组成  来源
收稿时间:2013-09-24
修稿时间:2013-11-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