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粤中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冷科明,吴霓,杜克梅,邓国群,江天久.粤中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4(5).
作者姓名:冷科明  吴霓  杜克梅  邓国群  江天久
作者单位: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10CB428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91);国家海洋公益专项(201305003-2,201305010-4);深圳市发展计划项目(301201003107)
摘    要:运用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2005~2006年在粤中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的主要经济贝类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10种成分,低毒性的C1和dcGTX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90%以上。其次为C2,达80%。高毒力的STX检出率较低,未检出neoSTX和dcSTX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成分及染毒状况在粤中海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不同海域同一种贝类体中的毒素成分差异较大。在季节上,夏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中的毒素含量最高。主要染毒贝类为牡蛎(Crassostrea spp.)、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其中,华贵栉孔扇贝在所检测的贝类中毒素含量最高。

关 键 词: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类  高效液相色谱  粤中海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