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两种不同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对比分析:以北京市平原区为例
作者姓名:王红娜  何江涛  马文洁  许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2. 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昌,330013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9029-2,200909038-1)
摘    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区划及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评价体系包括UN体系和WP体系.两种体系基础要素均包括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源保护区和污染负荷,但是5个基础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为探讨两种体系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及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别采用UN体系和WP体系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UN体系和WP体系存在明显差异,2种体系的评价等级空间分布趋势相似,均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同等级覆盖范围差异较大;并且评价体系构成的层次问题、评价要素的叠加规则及评价过程中运用的分级方法都可能对UN体系和WP体系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造成影响.UN体系和WP体系评价方法都适用于平原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但是2种评价体系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关 键 词: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地下水保护紧迫性  污染负荷  地下水价值
收稿时间:2014-06-17
修稿时间:2014-08-0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