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MF和PCA-APCS-MLR模型的煤矿区地下水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
| |
作者姓名: | 赵大双 姜春露 赵琦 陈星 李畅 郑刘根 陈园平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合肥 230601;2. 安徽科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 |
| |
摘 要: | 为明确典型矿业活动区浅层地下水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水样采集与测试分析,综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正矩阵因子分解(PMF)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研究了某煤矿区地下水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污染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的总浓度为12.65~127.08 ng/L,平均值为70.99 ng/L。PAHs总体分布呈现中南部高四周低的特征,主要受矿业生产活动、地下水流向和径流强度影响。利用PMF和APCS-MLR两种模型均识别出4个污染源,每个潜在污染源的主要负荷种类相似。PMF中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R2为0.60~0.99,PCA-APCS-MLR中R2为0.51~0.91。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源、石油源/生物质燃烧源、炼焦排放源、交通排放源,前两者总贡献率超过60%。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绿色开发与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
关 键 词: | 浅层地下水 多环芳烃(PAHs) 分布特征 来源解析 |
收稿时间: | 2021-07-15 |
修稿时间: | 2021-09-15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与环境》下载全文 |
|